中秋佳节,紫禁城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张灯结彩,数十盏走马灯在晚风里缓缓转动,映得周遭的红绸彩带格外鲜亮。

        老朱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端坐在殿外的主位上,太子朱标也坐在一旁,满朝文武按品级分列两侧,武将们甲胄上的鎏金在灯火下熠熠生辉,文官们的绯袍与周遭的节庆氛围相映成趣。

        这场专为漠北大捷举办的庆功宴,从午后就开始筹备,此刻终于到了最隆重的封赏环节。

        “传旨!”老朱的声音透过广场上的寂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捕鱼儿海一战,荡平北元汗廷,生擒脱古思帖木儿,功在社稷,当论功行赏!”

        司礼监太监展开明黄的圣旨,尖细的嗓音在夜空中回荡:“魏国公徐达,调度全局,坐镇岭北牵制元军主力,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食邑增三千户!”

        徐达上前一步,跪地谢恩,声音沉稳:“臣谢陛下隆恩!此功乃将士用命,非臣一人之功。”

        老朱笑着摆手:“天德不必过谦,你的功劳,朝廷记着,百姓也记着。”

        徐达是大明军方无可争议的第一人,此战他也功勋卓著。

        他亲率主力大军直逼岭北,摆出要与北元主力决战的架势,将脱古思帖木儿麾下最精锐的部队牢牢吸引在漠北东部,为李文忠率领的轻骑奇袭和林、奔袭捕鱼儿海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正是这两路配合,才让北元首尾不能相顾,最终陷入覆灭的绝境。

        事实上,这个“主力牵制、偏师奇袭”的战略,正是当年岭北之役时朱元璋与徐达定下的策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