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的宴席摆了开来,红烧肘子、清蒸鲈鱼摆了满满一桌,朱元璋捏着酒盏,刚要与汤和碰杯,朱高炽却放下筷子,开口道:“爷爷,丧标,汤老,我有个下一步的计划,想跟诸位说说。”
“哦?你又有什么主意?”朱元璋挑眉,放下酒盏,满是期待地看着他——经过美洲舆图一事,他早已对这胖孙子的谋划信了八分。
朱高炽舀了勺汤,缓缓道:“勘察加去美洲,要过白令海峡和北太平洋,那地方风浪大、冰期长,水师的船若是不够结实,将士们怕是要遭罪。我不愿看到弟兄们白白送死,所以想再去一趟天津。”
“去天津做什么?”朱标皱起眉头,“天津刚整顿完海运,难道还有疏漏?”
“不是为了海运,是为了盐铁。”朱高炽抬眼,目光扫过三人,“现在水师造巨舰、铸火炮,都缺好铁;将士们远航,要带足腌肉、咸菜,都缺好盐。可眼下的盐铁状况,根本撑不起远征美洲的需求。”
这话一出,朱元璋和朱标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盐铁官营,是自汉代起就定下来的规矩,汉武帝设盐铁官、收盐铁利,就是为了攥紧国家命脉,后世朝代代代沿用,到了大明更是如此。
盐是百姓每日必需,没盐人就活不下去;铁是农耕、军工的根本,没铁就造不了犁、铸不了炮——这两样东西官营,既保证了朝廷每年能拿到近三成的赋税,支撑国库运转,又能防止盐铁落入私人手里,避免有人囤盐抬价、私造铁器作乱,说是掌控民生、稳定天下的根基,一点都不夸张。
朱高炽提“盐铁”,分明是想改制——这可不是小事!
现在的盐铁体系里,藏着多少猫腻?
遵化铁厂的管事,十有八九是权贵子弟或官员亲信,靠着克扣物料、虚报产量中饱私囊;芦台盐场的盐引,一半都被盐商和地方官私分,朝廷只能拿到表面的税银。
这些人盘根错节,牵连着朝堂上的大半势力,从国公、侯爷到地方知府、知县,都在盐铁里捞好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