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中虽有清白者,却也难免与江南士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刻韩宜可的弹劾如同一记惊雷,炸得他们生怕被牵连其中。

        殿内的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或愤怒、或质疑、或辩解,瞬间盖过了方才藩王改封的震惊。

        这洪武朝的科考南北差异巨大,其实早就凸显了出来。

        毕竟北方士子历经战乱之苦,城池被毁,典籍散佚,连像样的书院都寥寥无几,又没恢复元气,论文化底蕴,确实不如未经大战、依旧繁华的南方士子——江南一带文风鼎盛,世家大族代代相传,士子们自幼饱读诗书,应试自然更占优势。

        可这是客观差距,是可以理解的现状!

        朝廷本就该设法弥补,而非任由其加剧。

        而且这并不代表着,你们这些南方官员就敢借着这种差距从中作梗,明目张胆地徇私舞弊啊!

        北方士子的试卷即便稍逊,也不至于五十取二;南方士子纵然优秀,也不可能包揽九成九的名额。

        刘三吾身为考官,不以才取士,反倒以地域论高低,甚至纵容门生打压异己,这哪里是在主持公道,分明是在结党营私,是想让江南士绅垄断朝堂,让北方永远沦为配角!

        “太过分了!”一位来自山东的官员忍不住低喝,“我北方男儿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难道连几个科举名额都配不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