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天下震动!有识之士奔赴岭北!
通政使司的文书顺着驿道铺向南北,茶馆里“张骞持节”、“班超投笔”的故事讲得正酣,连洪武皇帝亲批的《岭北拓荒策》都被抄录在各地城墙上。
洪武二十一年的风,仿佛带着一股穿越大漠的豪气,吹得天下有识之士心头滚烫,一批批名字,正顺着这股风,涌向岭北的方向。
最先动起来的是地方上的文臣。
暴昭此时正在北平府任推官,审结了一桩蒙古降人纠纷案刚歇笔,见通政使司文书里“立学岭北,可比班超定远”的话,当即磨墨写了奏疏。
他并非走的科举之道,而是由国子生授大理寺司务,转任北平府推官,性格刚烈强硬,所以颇被同僚上司不喜。
暴昭在北平见惯了汉蒙杂居的景象,深知教化之力,愿辞去推官之职,去岭北榷场旁办蒙汉学堂——此时的他尚未正式进入朝堂,正是年富力强、敢闯敢拼的年纪,与其在府衙断案,不如去草原拓荒文脉。
济南府的铁铉刚以国子监生授礼科给事中,正奉旨巡查山东盐政。
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
听闻朝廷号召,铁铉在给老朱的奏疏里直言:“昔王玄策单骑定天竺,今臣愿携律典赴岭北。”
他要去的不是学宫,而是榷场刑狱——以他此时的刚直性子,恰能镇住商路往来的各色人等,让汉蒙商贾都知大明法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