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县衙的门槛快被踏破了!

        而另一边,卓敬刚在临时搭建的公务房里坐下,就有一群人涌了进来,为首的正是天津的老熟人——当年第一个在天津投钱建货栈的张掌柜。

        “卓大人!您可算来了!”张掌柜笑得满脸褶子,身后跟着一群天津来的商户,“我们听说您来上海,连夜就坐船赶来了!造船厂、雪糖厂、琉璃厂还有码头港口这些,您说吧,缺多少银子,我们投!”

        张掌柜可不是一个人,背后还有天津士绅商贾联合团体。

        这群人里,有最早跟着在天津开货栈的,有参股造船厂的,还有做码头转运生意的,都是当年朱高炽和卓敬在天津拓荒时,第一批敢砸钱跟进的。

        他们亲眼看着天津从一片荒地变成商船云集的巨镇,自己的银子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当初投一万两的,现在连本带利能翻十倍;买了半亩地的,如今光租金就够吃一辈子。

        可以说,他们是实打实靠着天津腾飞赚了个盆满钵满,对朱高炽和卓敬的眼光,早就信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当他们听说这两位财神爷要建设上海时,连隔夜饭都没顾上吃,连夜在天津的商会馆聚齐了。

        张掌柜刚把消息一说,底下就炸开了锅:“天津的甜头还没尝够,上海又有机会了?”

        “卓大人和胖殿下在哪,咱们就跟到哪!”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能不能占上位置!”

        没半个时辰,就凑齐了五十万两的启动资金,还公推张掌柜当代表,带着几个核心人物,坐着最快的船就追了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