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看中文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这个底线,或许是源于刘备对汉室那虽已飘摇却仍具象征意义的旗帜的残余忠诚,也或许源于他仁德人设的内在要求和对自身道义形象的维护,亦或是来源于一种更深层、更冷静的现实计算……

        只要天子刘协这面旗帜还在,天下就仍未彻底定型,汉室法统就仍有一息尚存,他刘备作为刘皇叔就仍拥有独特的政治资本和道义优势,就仍有在这夹缝中生存,乃至寻求微妙机会的可能。而一旦发生弑君惨剧,他将彻底失去这面旗帜,完全失去道义制高点,也将与斐潜,或是其他弑君者,陷入绝对的不死不休之境,那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之路。

        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刘备做出了这番的决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此,在历史上,当刘备一听到老曹同学说什么天下英雄,便是立刻想尽一切办法远遁三千里,其本质上也同样是有一些这方面的考量。

        曹操和刘备私下交谈,话说得再好听,能当真么?

        就像是领导在会所里面,喝着酒,摸着腿,给某个下属私下说,将来这个位置要让给你……

        若是刘备信了,曹操便是一把举起刘备这柄旗帜左右摇摆,让其他人都看到连刘备这大汉皇叔都降服于自己的石榴裙下,那么还有什么其他人可以质疑的?

        历史上的刘备是聪明的,当下的刘备同样也不差。他可以灵活,但是同样也有坚守。

        关羽闻言,抚弄长髯的手微微一顿,深沉的目光中流露出明显的理解,赞同甚至一丝释然。

        刘备划出的这个底线,既符合关羽对忠义大节的深刻理解,也给了他一个清晰而可操作的行事框架,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选择,大哥所言极是。不弑君,乃存续社稷之大节所在。

        张飞虽然觉得这番决定依旧不够痛快淋漓,但见大哥刘备神色坚决,二哥关羽也深表赞同,所以他自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不过习惯性的嘟囔,既然大哥和二哥都这么定了……那就听大哥的!总之,哪个龟孙子敢害皇帝小儿……嗯嗯,害陛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