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看中文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那……那你下的本儿也大了,都说生意场上风险大,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阴天,哪儿块云彩下雨,你就不怕买来赔了?”

        见米晓卉思想如此单纯,罗广亮忍不住微微一笑,为她详细解释起来。

        “赔?如果你利润空间足够大,那是不可能的。就那几套楼房,地点是不咋样,可便宜啊,建筑成本都得有一千四一平米了。我买的价格也只有一千二一平米。孟经理他们是国营单位,借贷款造房子,要付利息的,现在着急套现才会低价卖给我。我又不急,慢慢找买主,肯定有的赚。房子又搁不坏。还能收租金。”

        “而且你知道房子最值钱的地方在什么嘛?不在房屋新旧,也不在房屋格局,关键在地界啊。今儿我最得意的就是拿下这四合院,你看看这南锣鼓巷什么地界?周围有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公园、故宫、天安门广场。都是旅游景点。要是用来做生意,或者是租给外国人,怎么都合适啊。”

        “你知不知道,就这样的地界,这样的院子,十年前买多少钱?才三四万而已,现在改革开放了,游客和外国人也多了,价格就上去了。那个孟经理啊,说是内行,其实二把刀。他就没想明白这点,刚才跟我掰扯的都不是地方,否则的话,他咬死了不松口,价格是降不了多少的。他不满意价格完全可以捏在手里再等等,谁知道十年之后,这院子值多少钱?要是再涨五十万也说不准啊……”

        尽管米晓卉为之信服,但五十万这个数儿,还是让她忍不住咂舌。

        “再涨五十万?这也太夸张了。”

        罗广亮却无比笃定,对这一点毫不怀疑。

        “你还别不信,这就叫物以稀为贵。我也不瞒你,其实卫民临走时,着重托付我替他买的房,就是这种好地界,有历史的四合院。这院子洪承畴住过的又怎么了,就是李莲英的也没关系啊?因为这种房源是很少有的,过去私房改造,让大多私人拥有的四合院都变成了公有房,后来就成了房管所管辖大杂院,像这种还能做私人产权交易,也没了住户的就更少。”

        “我呀这几个月下来,其实也没收着几套。除了今天这套啊,就是城东区总布胡同买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两进小院,还有什刹海北岸买了一个带后院的三层小楼。那个听说好像是过去八大楼之一庆云楼。其他的再没有了,三进的院子我就没见过。像咱康大爷的大花园子简直可遇不可求的绝品。我估计这辈子我也碰不着了。那这样的房你说能不值钱吗?以后继续价格上涨是必定的。有句话卫民说得好啊,钱是可以印的,这样房却没办法凭空变出来。”

        “而且你得知道,好多海外回来的老华侨最喜欢的就是咱们这个四合院,就像咱七姑姑似的。压根就不怕花钱。不是我说啊,那个孟经理太懒,或者是不懂得货卖一张皮的道理,你想想,买辆自行车,还得擦干净了呢。现在我要是花十几万,把今儿买来的院子收拾的漂漂亮亮的,让人一看就喜欢,又恰巧遇着个喜欢四合院的海外华侨,哪儿还用等十年?现在一百万卖掉也不奇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