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由与前者相辅相成,虽不算是天衣无缝,但也能让他们出师有名。

        然而李暄的头又摇了起来:

        “不妥,实际上没有铁证能证明胡惟庸府中查抄出来的密函乃是东瀛倭寇皇族所写,若是依次为由,他们装聋作哑,一问三不可,便可脱罪。”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说说,要如何做才好。”朱元璋颇为不满地问。

        奉天殿里头不少官员亦是如此。

        “我陛下,我圣朝与东瀛倭寇,素无深交。欲于过往陈迹之中,寻一兴师之名,诚然难矣,故臣以为,当另辟蹊径!既无问罪之由,那便自造其衅!”言及此,他双手抱拳,深深一躬,语气却透着决绝:“臣请缨为使,亲赴东瀛!必为陛下,罗织其不臣之昭昭铁证!”

        这话像是一声惊雷劈下,让奉天殿里头的文武百官全都目瞪口呆。

        “居然还能这样?”

        “好一个既无问罪之由,那便自造其衅。”

        “要说不要脸,那还得是李御史啊,这种办法也就他能想得出来了。”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