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空调的嗡鸣声像某种永不疲倦的金属昆虫。
纸张边缘被他无意识地捏得发皱,上面是几份经过初步整理的科幻剧本纲要:
一份来自某新锐编剧,灵感源于近期发现的奇特脉冲星信号,构想了人类与“沉默者文明”通过数学语言跨越星海沟通的《深空回响》——立意很高,但怎么看都像是放大版《接触》。
系统会怎么扭曲它?万一触发个“破译外星数学语言”的S级任务,他拿什么去解?
另一份更实际,是他自己琢磨的《地心长城》——设定在近未来,地核冷却危机下,人类倾全球之力在近地轨道建造环带粒子炮,持续轰击地核维持其运转。
大场面有了,科技浓度看着也不低。
但科技核心是什么?轨道炮?能源传输?哪个领域他玩得转?
《源代码》的教训犹在眼前——明明披着量子态意识的外衣,硬核任务却落在了微末的纳米炸弹上!这该死的系统,奖励丰厚是真,可任务发布的方向根本是开盲盒。
当时的洛珞看着实验室里那些运行的机器,忙碌的实验人员,每一道流程都是他在《源代码》里那个任务的成果。
不得不承认,“尘埃之怒”确实很厉害也很有用,但他可不是奥本海默,不可能围绕这一方向进行研究,要是再搞出个什么“深空之怒”的轨道大炮,他可就无奈了。
他烦躁地把这两份纲要推到一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