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个发动机模型的微米级精度,我们要去挑战国家级工业体系的门槛;

        为了那些能在大银幕上‘活’起来的等离子束特效,我们要打破常规去争抢连尖端科研项目都需要排队等候的超算资源;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矿坑,我们得像挪动地球一样协调各方……这每一步的成本,都远超一部商业电影的常规预算所能承受的极限!”

        “更不用说后续的拍摄、后期渲染……‘流形’引擎的研发投入已经是天文数字,而最终?”

        她直视着洛珞的眼睛,抛出了最核心的商业拷问:

        “我们的市场在哪里?2008年还是2009年的中国,有多少块合格的3D银幕?就算到两年时间能建造的到处都是,又能支撑多少票房?五亿?十亿?即使破了记录,扣除所有成本和高昂的技术摊销,账面上恐怕依然是巨大的赤字!”

        她摊了摊手,逻辑无比清晰,这也是困扰她很久的疑问:

        “票房口碑双丰收?第一个吃3D螃蟹的名头?这些听起来很美,但洛总,您是做实业的,拾光映画不是慈善机构。”

        “时光科技更需要源源不断的正向现金流去支撑更宏大的技术研发!将巨量资源投入到这样一部……在当前市场看来注定‘得不偿失’、几乎等同于科技炫技和情怀实验的电影上,商业逻辑上,这真的……合理吗?”

        “难道只是为了追求一个‘推开一扇更大的门’的象征意义?代价未免太大了!”

        温岚的尾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她是真正为拾光的未来忧心,也为洛珞那似乎不计成本的投入感到焦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