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院士办公室里异常安静。

        这位年近六旬、头发花白、平日里神情总带点学者式游离的老人,此刻却目光如炬,手指反复摩挲着洛珞信纸上那几行看似公式片段却又暗藏玄机的数学符号和几句关键提示。

        这些正是洛珞在信中提到的,用于解决超高温等离子体流束在极寒真空复杂环境下相互作用的、基于“流形”引擎底层的核心算法逻辑雏形。

        曲院士沉默了许久。

        他并非影视专家,但他对湍流物理数值模拟的前沿困局了如指掌。

        洛珞在信中展示的这条思路,直指当前大规模复杂流体动力学计算中最令人头疼的冗余难题。

        它没有提供完整代码,但勾勒出的框架,巧妙地利用深度信息进行预测性裁剪计算量的理念,对大规模物理模拟具有颠覆性的启发意义。

        他猛地站起身,抓过内线电话,声音带着一种少有的急促:

        “超算中心协调组吗?是我,曲江,关于那个电影项目申请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优先级重新评估。”

        “他们提供的这个核心逻辑框架,具有明确的、潜在的基础物理研究价值,特别是对大型天体物理环境等离子体行为的模拟优化路径!需要立刻进行验证性算法导入和数据拟合测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