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里这个压缩点火阶段的动态参数窗口,特别是场强频率与压强梯度的关联图谱,逻辑极其严密,能提出这个,对聚变物理的理解已经站在山巅了。”
他调出NIF的实时数据:
“但10^22W/cm?这比目前NIF设计极限(10^15W/cm)高出整整三个数量级!NIF今年还在调试,192路激光器连预计的氘氚点火都多次推迟,更别提达到设计指标。”
“毫秒级脉冲序列?我们的光电开关响应速度只有0.1秒量级,完全跟不上这种精密操作。”
屏幕显示NIF再次延迟点火的消息。
陈光华苦笑:
“理论上的点火构想在物理极限上似乎可行,但实现它所需的光学材料、能量存储释放技术、超快控制系统,与我们现有的工程基础相差了不止一个时代。”
“这不仅是验证激光能否压缩靶丸达到点火条件的问题,更是要重新发明一套激光系统的难题。”
……
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四份专家报告终于集齐,一同摆在了张云超的桌上。
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同意”或“可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