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6日,即便外面的花瓣都已经开始凋谢,小小的果实慢慢长了出来,提醒着大家,夏天就快要来了。

        但山西矿区的寒意还未完全褪尽,巨大的摄影棚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覆盖着尚未融化的厚重人造冰雪。

        历时八个月的漫长跋涉,《流浪地球》这场人类带着地球远行的史诗之旅,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航程。

        空气中不再是数月如一日的紧张与精密运转的沉重,反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疲惫、成就感与隐隐期盼的气息。

        巨大的行星发动机布景骨架在冷光灯下泛着金属光泽,工作人员来往穿梭,调试着最后的细节,动作间少了些如履薄冰的谨慎,多了几分有条不紊的笃定。

        经过八个月成长的又何止是演员。

        其中导演洛珞的状态变化最为显著。

        那个曾在精密搭建的发动机基座前为0.3%的光色谱差、毫米级的道具磨损斤斤计较,浑身散发着如出鞘利剑般严苛气息的洛导,如今变得沉静而松弛。

        片场中央,一场涉及冰原运输车脱困、需要小型爆破配合的动作戏正在准备。

        烟火师老陈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埋在雪层下的雪雷。

        “老陈,二号点雪量铺厚点,炸开后冲击波扩散要明显,但不能伤到轨道滑车底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