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想到了这一点,却完全没能预料到,这支团队的研究方向居然跟他们截然相反。

        更让他震惊的是,方案里的许多内容有理有据,其中描绘的精密液态金属流型拓扑图和其与约束磁场的耦合反馈机制,思路清晰的令人发指!

        还有关于高温高压强辐照下,液态金属对蜂巢基板“浸润-热传导-抗冲击”动态平衡的临界曲线图。

        这些曲线图精准地描绘了极端工况下材料界面的生死线,其参数之精确、逻辑之严密,简直像是通过某种不可思议的手段“亲测”所得!

        其实无论从他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上,沉浸数十年研究的专业性,还是以他作为这一项目负责人的私心来讲,他都很想说这个方向根本不靠谱。

        但那逻辑缜密的方案,他看了许久都没有找到错漏,甚至还想为之拍案叫绝的理论分析,都让他没法违背作为学者的本心说出这种话。

        他从事聚变研究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高屋建瓴、细节却又精密到令人窒息的设计。

        它就像一个完全成熟、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成品”蓝图,而非需要反复摸索的初步概念。

        “这份方案……里面蕴含的物理思想、工程构想,尤其那些动态关联图谱的精妙程度……国内现有的理论水平和试验条件,恐怕难以支撑起来。”

        他思虑再三,只能如此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