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以为,经历了佩雷尔曼的“隐士”先例,他们已准备好应对任何意外,却唯独没料到这位中国年轻学者拒绝得如此干脆利落,甚至不给一个公开解释的机会。
《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标题极具冲击力:《百万美元无人认领:中国天才数学家洛珞的“神秘”拒绝》。
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困惑与探寻,将洛珞与佩雷尔曼相提并论,猜测着背后的动机——是纯粹的学术清高?是对西方学术体制的不信任?还是某种……不为人知的羁绊?
是的,这才是问题所在。
如果只有一个人拒领也就算了,现在是两个人先后都拒领了。
而且就像克雷研究所纳闷的一样,佩雷尔曼之前就有“隐士”的标签,这是整个数学界都知道的事,一个连菲尔兹奖都拒领的人,拒绝他们的一百万美金也不是很奇怪。
但洛珞就不同了,他可跟隐士两字毫无关系,恰恰相反他“张扬”的很。
除了不爱出国这一点确实如此,迄今为止,他们也只在马德里那一场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看到了洛珞外出做报告。
除此之外,任何国家的学术会议,各大数学、物理奖项的颁发,他是无一例外,全部缺席。
不过要是这么一看,似乎也不是完全意外,多少还是有些前兆在的。
只是现在两大千禧难题的解答者,不约而同的全部选择了拒绝领这笔巨额奖金,关键是七大千禧难题目前还只解决了这两个,所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