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不会有这些问题,但总产量下降,就需要更多的种植面积——所以一般精品咖啡产区的种植密度会选在再三千株每公顷,我们为了追求质量的还少一些,平均每公顷只有2600株。

        “再说海拔,我们这儿大部分种植区海拔九百米左右,高一些的山地有1400米,这个海拔特别合适。因为低于八百米咖啡果成熟过快,风味就淡,而且非常容易生病,过了八百米各方面就均衡了,而如果要生产一些风味格外酸,格外甜或者一些相对复杂的高级品种,又需要专门开辟1200~1800米的种植地,我们也天然有这个条件……”

        莱凛哗啦啦地翻页,一边解释,一边给西莫娅和司雷指出各项具体数字。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这座咖啡园,不管是在品种年限、种植量、管理水平方面,都属于极其拔尖的那一类。”

        “但是?”西莫娅估摸着接了一句。

        “一会儿再但是,”莱凛道,“一个我们这种类型的咖啡园,一般可以做到1500~2500公斤公顷,那按照十二区向第三区的平均出口价每公斤5~7罗比——记住,这是平均出口价,不是精品豆子,因为精品豆子有自己的交易市场,我现在还没查到今年的交易价格——我们就取中值,6罗比,产量贴底,每公顷1500,那最后应该有135万罗比的收入。”

        司雷听得津津有味,她两手抱怀,目光紧紧跟随着莱凛的手指:“但是?”

        “但是,我们去年的营收,不,他们报上来的营收是多少呢?”

        莱凛再次哗啦啦地翻页,像是对这本账目上每一页的内容都了熟于胸。

        “25万罗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