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他成为储君后,到时可能不会再像现在这般对她们母子,如今的夫君已经很不错,至少她吕雉很满意。

        相比于看得较开的公子高、吕雉,有些公子便想不太开了,为何扶苏没失踪,还安然无恙回来了啊。

        但他们只敢在心里埋怨或对心腹抱怨几句,根本不敢有何动作,始皇对他们的“教育”太“好”,“好”到历史上赵高和胡亥的刀都砍到他们脖子上了,也不敢拼争反抗。

        历史上的始皇帝在教育子嗣方面,属于大失败,诸位公子在他教育下没一个顶用,扶苏、胡亥便不说了,其他公子在面对胡亥、赵高屠刀时,就算真干不过,但别人明确要他们性命,总得挣扎下吧?

        连公子高、公子将闾的这种都没几个,硬是被胡亥、赵高当鸡杀!

        比起始皇帝,汉武、唐宗、洪武都好多了,至少人教育还算好,且就算没了太子,但其他儿子还能顶用。

        刘弗陵虽早死,可就其在位时的那些表现,也较英明;李治更是个老六,利用媳妇对付舅舅,玩政治一把好手,就是没料到自家媳妇野心竟有那般大;朱棣就更不必说,原本庙号“太宗”可说明。

        反观始皇帝,包括扶苏在内,没一个顶用,而始皇帝儿子并不少,要说每一个都资质低下,应当也不可能,其中必有始皇帝教育之因。

        诸位公子未睡,始皇帝本人也没睡,他靠在宽敞的榻上,并未召哪一位妃嫔侍寝,还在思考定立储君之事,虽说他中意于扶苏,可扶苏真能撑得起这个重担?

        同时,他还在思考一事,是在扶苏成为储君之前,使他知晓历史,还是在扶苏成为储君之后,使他知晓历史?

        在之前使扶苏知晓,有助于判断扶苏是否适合成为大秦储君,但这不利于保密;在之后使扶苏知晓,虽更利于保密,但这又不利于判断清楚扶苏是否适合为大秦储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