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朱高炽顿时含笑点头,眼里的光更亮了几分。

        他早从沿海渔民的口中得知,渤海、黄海一带的鲸鱼多着呢。

        常有经验老到的渔民说,开春后天气转暖,就能看到成群的巨鲸在水面换气,那黑压压的脊背连成片,能遮住小半个海面,喷出的水柱像白色的高塔,在几里外都能瞧见。

        这些庞然大物在海里几乎没天敌——鲨鱼不敢惹,其他海鱼更是避之不及,再加上古人敬它们如神灵,从没人敢动歪心思,日子过得逍遥得很。

        渔民们远远瞧见了,只会赶紧焚香祷告,祈求不要被“海神”迁怒,哪敢靠近半分?

        可朱高炽心里清楚,这哪是什么神灵,分明是移动的宝库。

        历史上,西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眼尖地盯上了这些海中巨兽。

        那时机器轰鸣着改变世界,而鲸身上的每一寸都成了工业急需的“燃料”与原料——鲸油能给纺织厂的机器润滑,能点亮工厂的夜灯,提炼出的甘油更是制造炸药的关键;鲸骨能做成束腰、伞架,在没有塑料的年代是稀罕的轻质材料。

        一头巨鲸带来的利益,抵得上几船货物。

        巨大的诱惑下,西方的捕鲸船像蝗虫般涌向海洋,从北大西洋到太平洋,无数捕鲸站在港口兴起,成百上千的水手驾着船,带着锋利的鱼叉和坚韧的绳索,追着鲸群的踪迹远航。

        捕鲸业甚至催生了专门的地图绘制、船舶维修、油脂提炼等行当,成了那时不少国家的重要产业,连港口的繁荣都靠着这些巨兽支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