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松了口,那就好办了。
朱高炽语气轻松,眼神却透着笃定:“孙儿敢保证,只要给他们些政策支持,让他们在海外自主经营,不出十年,倭国、琉球都会变成富庶之地。”
“到时候,叔叔们手握财权、兵权,在海外活得有滋有味,比在国内受朝廷掣肘舒服多了,又怎么会觉得被亏待?”
“再说了,他们虽是去海外镇守,却仍是大明的藩王,朝廷会给他们足够的体面和支持,既让他们能施展拳脚,又能为大明开疆拓土,这可是名垂青史的好事,他们感激皇爷爷还来不及呢!”
他这番话,既点出了藩王在国内的束缚,又描绘了海外的前景,把“发配”说成了“机遇”,倒是让朱元璋心里的那点愧疚淡了不少。
毕竟哪个皇子没有野心?与其让他们在国内争权夺利,不如给他们一片海外天地,既能建功立业,又能保全家国,确实是两全之策。
朱标也反应过来,抚掌道:“高炽这招确实高明。文臣们本想借倭国打压你,结果反倒帮了父皇一个大忙,加速了藩王改封的进程,他们怕是要悔得肠子都青了。”
“悔?他们还没尝够教训!”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敢算计到朕的皇孙头上,敢借着礼制逼宫,真当朕是吃素的?”
他大步走到龙案前,一把抓起那支沉甸甸的朱笔,在一张铺好的空白奏章上重重一点,殷红的朱砂瞬间洇开一个醒目的圆点,仿佛是给这场博弈落下的定音锤。
“晋王改封倭国,周王改封琉球,此事就这么定了!”老朱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明日早朝,朕便当着满朝文武宣布旨意,倒要看看那些文臣还有什么话说!他们不是要宗室去海外吗?朕便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让他们知道,朕的儿子们,个个都能去海外开疆拓土,轮不到他们指手画脚!”
顿了顿,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像是想到了什么,又道:“还有,既然他们这么看重宗法礼制,一口一个‘祖宗家法’,那朕便给他们好好‘正正礼’——传朕的旨意,让礼部立刻牵头,把《大明集礼》再修订一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