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看向他旁边那名中年汉子,只见其答卷上写的极满,神情从容镇定,应是已答完答好了所有题。
不对,此人写的是楚字,他也是楚人?
中年汉子见范增盯着他的答卷,也没说什么,只冲范增又点了点头,似乎是在默认他是楚人的身份。
由于大秦还未得及向天下规范统一文字,而来参考的考生来自各地,所学习使用的文字有差异,因此在本次咸阳大考中,每道题用了七种文字,并允许以他国文字作答。
这也是迫于大秦现状的无奈之举,即使大秦实行了“书同文”,可实行的时日短,也不可能让所有参考者都很快学会。
由此可见,始皇帝的“书同文”之举何等英明,尽管在历史上他认为形体优美所推行的小篆并没被后世王朝采纳,但“书同文”这一思想却一直传了下去。
各地各有各的语言和文字,那绝对会成一个大问题:你写的,我不懂,我写的,你不懂,语言和文字上的隔阂将可能演变成民族间的不同,从而分裂,再不复一统。
但也只有这一次咸阳大考会允许用七国文字,属于特时特事特办,等下一次大考时,有且仅能用大秦规定的文字。
说话的那秦吏开始检查收取答卷,其间遇到了某些人未在答卷上写上姓名,还会提醒让其写上。
有些人被提醒写上时,常会写一个假名。
他们来参考是听说这咸阳大考会排名,还会被秦皇授予使天下皆知的名号,常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们心中不服,特来一看,但又自觉清高,不想暴露自己姓名,受那秦皇嗟来之食,遂在答卷上留下假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