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揭榜之日,有氏有姓者不为榜首,反倒是被他们化用的假名所取,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你们这群渣渣,被我取了榜首,却连我真名都不知”的感觉,多么让人愉悦?

        有人甚至想过直接不写名,但想到跟他们同样想不留名的人估计会不少。

        那就算真在最终得到了榜首,又知道是不是自己?

        且还有那监察他们考试的秦吏提醒,那就留一个假名来。

        用假名还有一好处,万一用了真名没上榜,证明他们学识不足,人们会认为他们以往的贤名皆为吹嘘;而上了榜,那不仅是承了秦皇之情,还有背于他们给人们留下的清高贤才形象。

        就像一位声称自己爱国、永远不会抛弃离开祖国的公共知识分子,突然被曝出在国外有大房子,还入了外国国籍一样。

        他们在故国之地有贤名,被视为反秦批秦的代表,可现在却被曝出:你们竟然跑去参加了秦皇的咸阳大考,吃秦皇的粮?

        范增倒无所谓,他留的是他真名,敢来参加咸阳大考就不要害怕这些,他发现收卷的秦吏并未将考卷拿走,而是留了下来。

        秦吏将所有答卷收完,再检查了一遍后,放回之前拿的那个囊,对所有人道:“奉陛下之令,考卷便留于诸位!诸位现在可以离场,莫要乱走,下堂考试将在半个时辰后进行。”

        许多人都将考卷郑重收了起来,这是他们参加第一次咸阳大考的证明,颇具纪念意义,范增也同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领看中文;http://www.gobookem.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