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州官想仿效节度使旧事,将治下州郡变为一家之地,可其他州官不想,一封奏疏送到朝廷,便会破灭。

        何况,宋廷还有其他手段防止官员做大。

        “对宋廷内的部门,赵光义采用多设机构,分割权力等办法构建了一套相当繁复的官制,部门与部门间互相制衡,官员与官员间互相制衡。”

        “这办法的优缺点同样明显。通过这套方法,让官员的权力被分散削弱,宋廷内很难出现一个强权部门,但这也让宋廷各部门职权存在重迭,且官员数量增多,办事时反而很难集中力量。”

        始皇等人一想便明白怎么回事,部门多且职权重迭,在一件事上,似乎是多个部门有权可管,实际上是都可以不管,且还可以互相拖后腿,下绊子。

        这应当是宋朝皇帝想看到的,让官员们互相制衡,他们的皇权才更能高枕无忧。

        至于这可能会影响国家发展,那并非首要,皇权更重要。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赵光义改革了当时的地区划分,改道为路,将三百多个府、州、军、监分为十五路。”

        这种划分不是在地图上随意乱分,而是很有讲究,将强势的地方削弱,对弱势的地方补强,而非让强者更强。

        像某地很强,但出入不易,那就把其与外界交通联络的要地给划分到隔壁行政区去,以此对其进行限制。

        “但赵光义对北宋,准确说是对两宋最大的影响是他提倡文治,完善科举,将文官地位拔高。这让两宋有三百年国祚,让两宋出现了诸多文豪名士,更有华夏四大才女之一的‘易安居士’李清照。”

        李念在这补充了一句:“以臣个人愚见,四大才女中以‘易安居士’才华最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